
全國服務電話:400-067-2007
聯系人:張經理
電話:0536-8865161 8730681
傳真:0536-8325188
常用飲用水消毒技術介紹
飲用水消毒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則是采用加熱、新外線照時、超聲波高領輻射等方法使細策內策自成在物理能的作用下發生凝展或使遺傳因子發生突變而改變細菌的遺傳特征、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化學力認是利用無機或有機化學藥利天活微生物特殊的酶、或通對劇烈的氧化反應使細菌的細胞質發生破壞件的環時南達到殺菌作用,通過對飲用水消毒技術發展的介紹、存在問題分析,今天主要介紹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和臭氧消毒:
1、氯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種消毒方法,用于飲用水消毒已有近百年歷史,液氣、次氯酸鈉、次氯酸鈣片(餅)劑、漂白粉、漂粉精消毒等都屬于氯消毒的范疇。因為氣氣是劇毒危險品,存儲氯氣的鋼瓶為高壓容器,液氯消毒的最大問題是氯氣運輸和使用安全性要求高、風險大,需要安全部門審批備案;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低,且濾渣多,容易堵塞管道,僅用于小型供水工程或工程試運行階段的管網消毒;漂粉精成本較高,多數用于應急消毒;近年來,次氣酸鈉(鈣)消毒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主要是現場發生制取次氯酸鈉溶液消毒。
氯消毒的有效消毒成分均為次氯酸。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擴散到帶負電的細菌表面,并通過細菌的細胞壁穿透到細菌內部。當次氯酸分子到達細菌內部時,通過氧化作用破壞細菌的酶系統使細菌死亡。次氯酸根具有殺菌能力,但由于帶負電,難于接近帶負電的細菌表面,殺菌能力比次氯酸差得多。生產實踐證明,pH值越低,消毒作用越強,次氯酸消毒起主要作用。
2、二氧化氯消毒技術
隨著各種有機鹵代消毒副產物的檢出及其生物毒理學研究的不斷深人,發達國家在水質標準中開始規定其限值,GB5749 2006 也規定了三氧甲烷、四氣化碳、二氧乙酸、三氨乙酸等消毒副產物的限值。由于二氧化氧(ClO,)幾乎不產生有機鹵代消毒副產物、而逐漸推廣應用,尤其在法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二氧化氧消毒使用更為普遍。cO, 是氧化還原電位僅次于經基自由基、臭鋼的強氧化劑,是一種廣洛的消毒劑,對細菌,病毒、藻類等微生物均具有良好的滅活作用。二氧化氯消毒具有殺菌能力強、消毒副產物低、PH值適用范圍廣、水質適用性強的優點。
3、紫外線消毒為物理消毒方法,幾乎不產生消毒副產物,不產生引起感官不快的臭味等物質。
4、臭氧在飲用水處理中應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作為一種強氧化劑,臭氧對水中細菌、病毒、藻火、原生動物等均具有良好的滅活效能。臭氧消毒滅活細茵主要通過其強氧化性破壞某此基團得以實現。如臭代氧化破壞細胞膜中能蛋白、醣脂、氨基酸等基團,進攻細胞酶蛋白的巰基等官能團而導致酶失去活性,氧化徹胞內核酸中的嘌呤、嘧啶等基團,實現細菌滅活。
推薦閱讀 關鍵字""